厉以宁个人资料

2017-01-14

厉以宁。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下面小编整理了厉以宁个人详细资料,欢迎阅读。

厉以宁,男,汉族,江苏仪征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持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因在经济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中的杰出贡献而多次获奖,包括“孙冶方经济学奖”、“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个人最高奖)、第十五届福冈亚洲文化奖——学术研究奖(日本)、第二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等。因论证倡导我国股份制改革,被尊称厉股份。世界公仆领袖联谊会指导老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2013.12.12日在2013年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荣获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李克强、李源潮、陆昊、孟晓苏、龚方雄都是厉以宁的弟子。

人物履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职务: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研究领域: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任教。

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85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撤系建院,成立经济学院,下设经济系、经济管理系、世界经济系)。

1988~2002年,任全国人大第七届、八届、九届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3~2007年,任全国政协第十届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3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与管理科学中心合并成立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994年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经济管理学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998年获香港理工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贡献奖(个人最高奖)、国家教委科研一等奖等。曾主持《证券法》起草、《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

2005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2008年至今任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还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贵州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

2013年起,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3年3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3年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终身成就奖。

任职经历

厉以宁教授,祖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出生于南京。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曾任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现任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还担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等职。

厉以宁教授自2003年一直担任贵州省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他还是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博士生导师。

厉以宁教授于1988年至2003年任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至今任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两会言论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说,当前楼价居高不下,原因是地价高。他还回答了关于上调资源增值税的说法和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分配比例等问题。因在改革开放初期呼吁进行股份制改革而被称为“厉股份”的厉以宁,在本次“两会”上又在为民营企业大声疾呼。厉以宁笑称自己是“厉民营”。

厉以宁在政协会议分组讨论间隙接受记者采访。他在“两会”上的关注点,一是林权改革,二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此外就是就业。他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五项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以扩大融资和支持兼并重组的方式,让一批有市场的民营企业迅速复苏发展”。

厉以宁说,“为什么要‘保八’?”“‘保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为了增长而增长,而是通过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和民生”。

厉以宁强调民营企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他说,吸纳就业较多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对扩大就业作用不大”。

和往常的多次发言一样,厉以宁再次呼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他坦率地说,四万亿元人民币主要是投给大项目、大企业。他在此前一个民营经济论坛上说,四万亿应给民营企业留些空间。

厉以宁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上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二00三年,时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厉以宁,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题组组长身份,率专题组赴广东、辽宁等地调研。二00五年,专题组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当年,支持“非公”经济的“三十六条”政策出台。

“我呼吁过多次,非公经济三十六条中有好多还没有得到落实。”厉以宁说,前几年宏观调控时制定的一些规定,现在已经过时了,也该清理清理了。

北京大学二00五年成立民营经济研究院,厉以宁出任院长。

已经七十七岁的厉以宁说自己仍在上课,像“世界是平的”这样的畅销书他会看,也会让学生看。

回顾“两会”,厉以宁多次为民营经济加油。二00七年,他指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玻璃门”。二00八年,他说,部分领域的准入对民营企业还没有放开,称“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民企招工会产生一定影响”。

厉以宁建议为企业减税,“尤其是外向型企业的出口退税,还没有提高到位”。他提出,政府采购,应该考虑给民营企业采购订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