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个人资料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以下是王小波详细个人资料,欢迎阅读。
王小波个人生平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是个很大的打击。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云南兵团工人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在云南兵团当兵,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1979年平反,母亲宋华在延安当工人,原籍山东省牟平县。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 “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
1965年十三岁 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5月,仍旧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的王小波,第一次走进高考的考场,在此之前,他“只上过一年中学,还是十二年前上的”。他报考了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并被顺利录取,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是,1978年全国高考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最著名性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
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三十七岁 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
1991年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王小波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7月,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著名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5月,王小波的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机场上夫妻永别。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四十五岁。 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1997年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同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编剧奖,电影《东宫·西宫》入围戛纳电影节。
个人作品
体裁
名称
备注
小说集
《唐人秘传故事》
1990年8月 山东文艺出版社
《王二风流史》
1992年3月 香港繁荣出版社
《黄金时代》
1992年8月 台湾联经出版社《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再版
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白银时代》
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青铜时代》
1997年7月 花城出版社
《黑铁时代》
1998年2月
《红拂夜奔》
《王二的爱欲枷锁》
2007年3月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
《万寿寺》
《未来世界》
1995年7月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杂文集
《思维的乐趣》
1996年11月
《我的精神家园》
1997年5月
《沉默的大多数》
1997年10月
《理想国与哲人王》
《地久天长》
1998年2月
书信集
《爱你就像爱生命》
(与李银河合著)2004年5月
电影文学剧本
《东宫西宫》
报告文学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与李银河合著 199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