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个人资料
导语: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他与刘邦的交往甚密,曾与刘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泽间。下面小编带你了解樊哙。
樊哙
开放分类:东汉 人物 历史 秦朝 西汉
樊哙(kuài)(前242—前189年),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汉初将领,属汉军,开国功臣,封武阳侯。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最有名之事迹为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为楚汉相争时期的风云人物。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樊哙 - 人物介绍
樊哙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他与刘邦的交往甚密,曾与刘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泽间(今河南永城东北)。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待刘邦做了沛公,便让樊哙做了他的随从副官。跟随刘邦征战,先是攻打胡陵、方与,在丰县一带打败了泅水郡监和郡守的军队,后又平定了沛县。在与司马橺在砀东作战时,表现英勇,斩十五首级,打退了敌人,被封为国大夫。
抵抗章邯军队时,樊哙率先登城,斩二十三人首级,被赐爵为列大夫。此后经常跟随刘邦出征,常立战功。攻城阳,下户牖,破李由(李斯之子)军,共斩首十六级,被赐上间爵。在围攻东郡守尉的战斗中,打退敌人,斩首十四级,俘获十一人,得封赐五大夫。之后又破秦河间守军,赵贲、杨熊等的军队。屡次先登陷阵,捕斩有功,被赐爵为卿,被赐贤成君的封号。后又多有斩获而再加封赐。攻武关至霸上,樊哙率军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俘获一百四十人,降二千九百人。
刘邦率军入关,灭秦封关自守,欲依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旧约,称王于关中。这引起了项羽的不满,派当阳君英布等攻下函谷关,项羽入关后,驻军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北新丰镇东南戏水西岸)西,欲击灭刘邦军。樊哙早在刘邦人咸阳后,就力劝刘邦还军霸上(今西安东南),勿贪秦宫奢丽的亨受。
待项羽兵临城下,刘邦自度势单力薄,乃与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项羽在鸿门设宴,酒酣之时,亚父范增预谋杀害刘邦,授意项庄拔剑在席上献舞,想趁机刺杀沛公。此时,席间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坐,身在营外的樊哙听说情况紧急,不顾卫士阻止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项羽用眼盯着他问:“此人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欣赏道:“是位壮士”于是赐酒一杯和一条猪腿。樊哙一饮而尽,拔剑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项羽问:“樊将军还能再喝吗?”樊哙面斥项羽道:“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沉默不语。这时刘邦借故去厕所,把樊哙召了去,出了营帐,刘邦独骑一匹马,樊哙等四人步行护驾,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而让张良向项羽谢罪。项羽因为已经顺心遂意也就没有诛杀刘邦的念头了。当时,如果没有樊哙闯帐谴责项羽,刘邦的事业几乎失败。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赐樊哙为列侯,号武侯,升为郎中,随汉王刘邦入汉中。
刘邦在汉中站稳脚跟后,用名将韩信指挥了还定三秦之战,从而拉开了的楚汉战争序幕。在战争中,樊哙或者单独,或者跟随汉王与西县县丞、雍王章邯、章邯的儿子章平,以及赵贲等人的军队作战,英勇异常,常率先登城陷阵,斩杀、俘虏敌军,因功被升为郎中骑将、封为将军,赐杜陵的樊乡为他的食邑。随后又参加对楚作战,屠煮枣,在外黄击破王武及程处军,攻取邹、鲁、瑕丘、薛等地。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后,樊哙屯守荥阳的户武,增加二千户为他的食邑。一年后,又随高祖追击项羽,取阳夏,虏获楚将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包围在陈县,大胜而归。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史称汉高祖。因樊哙坚守作战有功再
增加食邑八百户。汉初,异姓诸侯王反叛不断,樊哙成为征讨叛军的主将。先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俘臧荼,平定了燕地;楚王韩信反,樊哙随高帝到陈,活捉楚王韩信,平定楚地。更赐爵为列侯。以舞阳为食邑,号舞阳侯;又以将军名义跟随高帝讨伐了韩王信,斩韩王信,与绛侯周勃等共同平定了代地,因功再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因击退陈稀、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先登,收取赵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县,被提升为左丞相。所部败陈稀的胡人骑兵于横谷,斩将军赵既,虏获代丞相冯梁、郡守孙奋、大将王黄等十人。与诸将共同平定代地乡邑七十三个。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又以相国职率兵击燕王卢绾,平定燕地十八县,五十一个乡邑。高帝把他的封邑增至五千四百户。总计樊哙战功:跟随高祖作战,斩首一百七十六个级,俘虏二百八十八人;自己单独领兵作战,打败七支军队,攻下五个城邑,平定六个郡,五十二县。虏获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将官十一人。樊哙成为汉朝从创立到稳定的重要将领。
樊哙一直跟随刘邦左右,是刘邦的爱将。后娶吕后妹吕须为妻,生有一子樊伉,因此与皇帝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可是他因是吕后妹夫,也险些被诛。 当初英布造反时,高祖病重,讨厌见人,诏令守宫侍卫,不准大臣人见,群臣中就连周勃、灌婴都不敢人内。十几天后,樊哙终于忍不住,带领群臣“排闼直入”——推门径直闯进宫中。高祖这时正枕着一个宦官睡卧。樊哙见到高帝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说得高祖笑着起来了。
不久,卢绾反叛,高祖派樊哙攻打卢绾。这时高祖病重,有人诋毁樊哙是吕氏的党羽,皇上如哪天驾崩,樊哙就会举兵诛杀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些人。高祖听到这话大怒,派陈平乘车送绛侯周勃替代樊哙统帅军队,还要求在军中就把樊哙就地正法。陈平惧怕吕后,所以决定把樊哙押解长安让高祖亲自处决。陈平、樊哙到长安时,高祖已死,吕后就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樊哙 - 人物分析
忠勇威壮之樊哙
汉代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统一的王朝,而说到汉代,大家很自然想到秦末汉初那段波诡云谲,风浪迭起的楚汉相争史。这段历史可以说是变幻无常,轰轰烈烈,英雄辈出。刘邦,项羽,张良,韩信,范增,萧何......而皓月之下却有荧光――樊哙,刘邦妻子吕雉的妹夫,大汉开国功臣,被封舞阳侯。后人了解他是由于鸿门宴,因此,“忠勇神武、足智多谋”烙上印记,而真正的樊哙却是忠勇,威壮。
一曰忠勇。当鸿门宴上已是剑拔弩张, 险象环生时 ,樊哙问张良:“今日之事何如?”当得知“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时,马上请命,“臣请入”可见溆[/font]主公生死与共、患难同当的君臣之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耿耿忠心。接着,“带剑拥盾”闯营。“欲止不内”说明戒备森严,而“卫士仆地”也说明了其骁勇,强悍,一个勇敢无惧的武士形象展露淋漓尽致。
二曰威壮。“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咄咄逼人,气吞山河,其霸气令西楚霸王也畏惧,怎不是威风凛凛?樊哙的无礼却换来了项羽“壮士”礼遇:赐酒,赐肉,赐坐。“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忠勇威壮樊哙尽有,而智谋,却不是他的人生缩影。
首先,他说,“与之同命”这是匹夫之勇,逞一时之快――卤莽。不与张良商议而闯营是为不谋。自己虽然能吃能喝,而不想想个人的过于“壮士”化随时会使自己和主公被杀,就算料到项王“壮士惜壮士”,而不考虑范增等其他谋士是为不智。至于他那段豪气万里的言论,处处数落项王过失,使项王心软。似乎可见其机智,然而这在《鸿门宴》里矛盾重重:首先,项羽的确惜壮士,不恤士人,但他是不能容忍敌人的手下批评自己的,就算他动心,但自樊哙闯帐到刘邦开溜,这么长一段时间,再加上樊哙过激言论,一心想置刘邦于死地的范增为何一言不发?这里只有两种可能:一,樊哙没说这些话,司马太公凭添;二,说过,而范增也的确进言,但项羽置之不理,司马太公将其省略。第一种似乎不太实际。而第二种,可看出樊哙怀有赌一赌的性质:赌范增进不进言,项羽听不听言。这就更不是智谋了。更何况一生唯谨慎的张良是不允许的,因此说了也只有是张良教的。而无论怎样都不见樊哙智谋。
鸿门宴外。
楚汉之争中,樊哙一直跟随刘邦身边,身先士卒,充其量只不过是取上将首级的将军,而不能像韩信,曹参,彭越,周勃,英布这些人那样将百万之众攻城掠地,尽管是吕后妹夫,而刘邦不予兵权,其更本在于樊哙无智谋。连韩信也这么认为。
韩信被贬淮阴侯后,有一天,在街上闲逛时,来到樊哙家,樊哙很厚道,他“跪拜送迎,言称臣”还说,“大王乃肯临臣!”可韩信却“出门”,不屑一顾说,“生乃与哙等为伍”。樊哙作为吕后妹夫,刘邦的老朋友,既是皇亲又是显贵,因此,韩信不是看不起他的地位。韩信以自己“攻必克,战必胜”,智谋出众而自居,因此,他看不起的当然是无智谋的人。樊哙的“足智多谋”再次被否定。
综上所析,我们不难看出樊哙的“足智多谋”过于牵强,鸿门宴里外,永远都只有一个“ 忠勇威壮”的樊哙。在此,我并不是和古人过不去,我只希望,我们现代人要用一双全面的眼睛去看待一切,这样,我们的先辈们在地底下能长眠。
樊哙 - 屠狗故事
樊哙屠狗的故事
关于樊哙发迹之前,《史记》中只交待这样的寥寥几笔——“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至于是怎样的“屠狗为事”,司马迁却没有说。
其实,在樊氏家族内部,樊哙屠狗的故事要丰满得多。现在我们且听樊哙的77代孙樊宪涛的演绎——
“我先祖樊哙当年就在我们的老县城那一带经营狗肉生意,泗水亭长刘邦爱吃我先祖做的狗肉,但他没有钱,常常是白吃。我先祖不好意思和他计较。可是不计较生意就要赔本,所以他后来就躲着刘邦。但刘邦总是穷追不舍,追上了,我先祖就得给他吃。有一天我先祖挑着担子渡过泗水河,到东岸的夏阳镇去卖。刘邦来到县城的集市找不到我先祖,急得不行,就四处打探,后来有人告诉他说樊哙到河东去了。刘邦就来到泗水河岸,可是他没有钱,摆渡的不肯为他撑船。正在犯难,河里游来一只老龟,有桌面那么大。刘邦对老龟说我是刘邦,我要渡河,你能驮我过去吗?那老龟听了,就主动游到岸边来。这样,刘邦就踩着老龟过了河。刘邦来到夏阳镇,找到我先祖,我先祖一愣,就切给他一块狗肉,刘邦也不多说坐在地上就吃。我先祖知道刘邦没有钱,就问他是怎么过的河?刘邦说是有个老龟驮过来的。我先祖在第二天又来到河边,他这回带来了绳子和刀,他对河里喊,老龟老龟我是刘邦,我要过河。老龟不知真假就游了过来。我先祖一甩绳子就把老龟套了上来,三下两下就把老龟杀了。把龟肉拿到家里放到锅里和狗肉一起煮。煮着煮着,我们家的房子四周就被人们围住了,我先祖没出门,狗肉就卖光了。先祖一想可能是龟肉在里面起了作用。这样,他就保存了这锅汤继续用来煮狗肉。刘邦听说老龟被我先祖杀了,气冲冲地找上门大骂,并且没收了先祖的刀子。后来我家先祖卖狗肉就不用刀,而改用手撕,以后我们樊家卖狗肉就一直是用手撕。为了保住那锅老汤,我先祖就用汤和土脱成坯晒干,煮狗肉的时候掰一块泡在水里沉淀,然后把水放到锅里。从那时到现在,我们樊家的狗肉一直是这样的做法。
樊哙 - 后记
孝惠帝六年(前144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樊伉代舞阳侯,樊伉母吕须为临光侯。吕后时听政后,独揽朝政,大臣无不畏惧。九年后,吕后卒。陈平、周勃率众大臣诛杀诸吕、吕须婘属,因此将樊伉诛杀。汉文帝即位后,又封樊哙庶子樊市人为舞阳侯,复故爵邑。樊市人立二十九年而死,被谥为荒侯。其子樊他广代舞阳侯。六年,其舍人得罪他广,舍人上书说:“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他广实非荒侯子,不当代后。”诏下吏。景帝中元六年,樊他广被贬为庶人,国除。平帝元始二年,平帝封樊哙玄孙之子樊章为舞阳侯,邑千户。
樊哙 - 地名
樊哙也是一个地名,全名樊哙店,据说是樊哙当年入川为汉王刘邦招兵买马,走得最远的地方。也是清嘉庆年间四川总督勒保歼灭白莲教鲜俸先、苟文通、林子聪的地方。它属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距县城一百多公里。至今是全县最贫困的山区之一。但风景美丽,民风淳朴。
樊哙 - 墓址
六安市
“汉樊哙墓”位于皖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魏庵村(陶洪集淠河东岸)。墓南方有良田数里,外有钓鱼台,张团山,圣人山等。
据清康熙二十年魏氏首修家谱“佛堂记”中记载:《准提庵之建启自应元公,应聘公(魏氏六世孙) 之功德也,庙旁有墓相传樊哙将军之冢莫悉其祥而坟下有将军滩,河西有演武山称名已旧其为古迹明矣始无庙。故墓碑在清前已有,究竟立于何年代无考。注:(准提庵又称魏家佛堂,后称“魏家庵”。魏庵村因此得名。)
古墓西隔淠河有西河口古集镇,宋代修建的"望江寺塔"牌坊岗,碾盘山(樊哙碾军粮之地),演武山(樊哙阅兵之将台)山下便是将军滩(操练军队之地)等。往西便是巍巍的大别山脉。墓北座"九公寨”,“龙王寺”和渠首“横排头”风景区。古墓东紧挨“准提庵”和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建筑“魏氏宗祠”。
漯河市
又说樊哙墓位于舞阳县马村乡郭庄村。郭庄是一个大庄子,墓在村西北一条南北街的路东。墓高约1.5米,墓基周围长约15米。墓碑高约1.5米,宽约65厘米,厚约30厘米,结实厚重完好无损,碑上的字是双线镂刻,为一般碑文少见,字大5厘米见方清晰可辨,上刻:“汉樊侯铭,班固撰。将军,威盖不当,操盾千钧,拔主项堂,汉兴破楚,矫矫忠良,卒为丞相,帝室以康。嘉靖丙申知县张颖、县丞钱汝楫、主簿姚文豪同立”。这通碑刻在明朝嘉靖丙申年(公元1556年),已经400多年了。
陕西城固县
在陕西城固县五郎庙乡黄家村口,旧城许公路侧也有一个樊哙墓,墓前有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所立“汉舞阳侯樊哙之墓”碑一通,有汉代古柏一株。据考,此墓实为樊哙在汉中时点将台,毕沅勘察有误。
樊哙 - 后世纪念
诗词纪念
《樊将军庙》唐代诗人汪遵
《樊哙》宋代诗人徐钧
《峨城山》清代新宁(今开江县)知县窦容邃
《樊哙古店》现代著名诗人梁上泉
樊哙祠
位于浙江省武康县(1958年并入德清县)上柏龙蟠山上,当地人称作“大庙”,日军进攻上柏时焚之,仅遗石基,面积有十亩之多,现其上建有上柏初中。后上柏邻近民众在湘溪边重建舞阳祠。祠虽小,甚至有些不甚起眼,只不过,每年的重阳庙会,却是甚为热闹。
樊哙镇
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退居汉中,建都南郑,领属汉中、巴(郡治重庆、管辖宣汉)、蜀(郡治成都)三郡、三十一县。刘邦便派他的亲信樊哙将军入川,接管巴蜀秦地,募兵征粮,扩 陕西樊哙墓充队伍,增强实力,好与项羽决一死战。樊哙在宣汉境内将军坪大败楚兵,然后屯兵今樊哙店,南坝的鹿走山,七里的峨城山和宣汉与万源交界的霸王城等地。樊哙将军治军有道,军纪严明,维护地方安全,恢复和发展生产,人民安居乐业,深受拥戴。
后来,群众为了表达对樊哙将军的深切怀念,便在樊哙将军的驻地——将军坪前修建樊哙殿,长期祭奠,并将该地更名为樊哙店。清乾隆时(1736)建场,称樊哙场,后又称樊哙乡,现改樊哙镇。它属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距县城一百多公里。是全县最贫困的山区之一,但风景美丽,民风淳朴,樊哙镇现存有娘娘庙、将军坪、玄祖庙、关庙等景点。
樊哙 - 史记列传
司马迁所著《史记·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个人的合传。讲述了这四个人追随刘邦,南征北战,创建汉朝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