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个人资料

2017-01-14

导语:安格拉·默克尔,素有“铁娘子”之称。12月6日,德总理默克尔在“基督教民主党”(CDU)的年度党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党主席,她将率领该党进行2017年立法选举的“保卫战”,寻求第四度蝉联总理职位。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默克尔的详细个人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德国总理默克尔

【个人信息】

安格拉·多罗特娅·默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德国女政治家,现任德国总理、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

1973年至1978年在原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86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11月踏入政坛,加入原民主德国“民主觉醒”组织,1991年至1998年任基民盟副主席,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5年11月成功当选联盟党和社民党大联合政府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并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选中成功连任。

默克尔工作认真勤奋,沉稳务实,成绩骄人,在德国政坛素有“铁娘子”之称。

2015年3月11日,安格拉·默克尔在各国领导人工资中,排名第三位。 同年4月,安格拉·默克尔在美国《时代》周刊“最具影响力人物” 排行第25,获得0.9%的选票。2015年11月4日,默克尔名列《福布斯》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第二位。 2015年12月,默克尔当选《时代》年度人物。2016年6月,《福布斯》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100名女性,默克尔连续六年蝉联榜首。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安格拉·默克尔排第6名。

2016年1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以89.5%的支持率再次当选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

【最新新闻】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2月6日报道称,德国当地时间12月6日,德总理默克尔在“基督教民主党”(CDU)的年度党代表大会上再度当选党主席,她将率领该党进行2017年立法选举的“保卫战”,寻求第四度蝉联总理职位。

不过,报道指出,默克尔的得票率为89.5%,这是她在16年当中党魁选举获票率倒数第二的成绩,比两年前竞选党魁时少了7个百分点(两年前获票率为96.7%),原因是她在2015年的接待移民政策遭到强烈批评、反对。2004年的得票率最低,为88.4%

默克尔6日在基民党的年度党代表大会中发表1小时15分钟的演讲,获得十多分钟的掌声。默克尔对自己的政治清单引以为傲,同时也承认许多人认为世界“乱了套”。她在演讲中表示,2016年并没有带来平静及稳定。她称,“我们碰到的世界是一个需要重组的世界,特别自美国总统选举以来,对于与北约组织及与俄罗斯的关系需要重组的世界。”

据悉,62岁的默克尔11月曾宣布,2017年9月下届立法选举时,她将竞选四度蝉联总理职位。战后的德国,在默克尔之前,只有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Kohl),有过角逐四度连任总理的记录。

默克尔2015年在移民危机中民调大跌,移民危机也让德国极右派“另类选择党”(AFD)的民调急速窜升,导致基民党与默克尔的巴伐利亚联盟之间关系剧烈紧张。6日,默克尔在演讲的开始就答应,不会再度让新的移民潮如2015年那般涌入德国,这一承诺获得在场党内代表热烈掌声。

据报道,自从默克尔11月宣布要参选、角逐第四度连任后,保守党民调提升。德国EMNID机构4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基民党获37%选民的支持,比其目前联合执政的联盟政党社民党(SPD)领先了15个点。

默克尔6日在基民盟代表大会上讲话

将在德国推进立法,全面禁止伊斯兰极端服饰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默克尔的表态罕见强硬,她说:“把脸部全面罩住的做法在这里(德国)不合适,任何法律规定的区域都应该禁止。”

默克尔说:“在德国,我们不希望看到有两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我们的法律比部落规则、伊斯兰教法及个人所持的荣辱观等更具优先权。”

之前,基民盟党内已有人主张,应在重要的公共场所,如法庭、政府大楼及学校等地,以及在驾车或参加游行时,禁止人们穿戴面纱或罩袍。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在欧洲一些国家之前已经禁止穿戴面纱或罩袍,主要原因是防止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利用这种装束,作为掩护协助其实施恐怖行动。

去年在面临全球难民危机时,默克尔宣布德国接收100万穆斯林难民,之后她在国内的民调下降,在其党内也面临许多批评声。

今年7月以来,德国发生多起宗教袭击事件,令默克尔的移民政策备受批评。当时,德国内政部长德迈齐埃等政要就提出一系列安全措施,其中包括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德国境内穿罩袍、戴面纱或头巾。

德国内政部希望在2017年全国大选前通过有关措施,其中包括在火车站和机场增加警方人数和闭路电视监控、在病人计划犯罪的前提下允许医生违反保密协议,以及收紧双重国籍政策。

德国财政部副部长之前也提出禁止穆斯林女性穿戴罩袍及面纱。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早就该禁止穿戴面纱、罩袍了,这将给世界提个醒”,“我不想在这个国家看到罩袍”。

【政治生涯】

政党领袖

1998年,科尔领导的右翼政府在选举中失利,社民党相隔十六年再次执政。金融丑闻危及基民盟很多领导的形象,首当其冲的是科尔本人,然后是主席沃尔夫冈·朔伊布勒。2000年,曾任基民盟秘书长的默克尔宣布参选基民盟领导人,并公开声明与科尔等人划清界限,默克尔最终接替朔伊布勒成为基民盟第一位女性领导人。

除了基民盟领导人的职务外,2002年起默克尔还是联邦议会中基民盟中保守派的代表。

2002年,默克尔不顾全国反对,公开赞成伊拉克战争,声称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导致她领导的基民党在联邦选举中惨败。施罗德其后把选举胜利归功于他强烈反对美国霸权和军事冒险的强硬态度。

2005年5月30日,她正式代表基民盟/基社盟,在9月18日举行的联邦选举中与总理施罗德角逐下任总理。10月10日,大选中几乎打成平手的基民盟与社民党在近两个月的联合组阁谈判中取得共识,确认由默克尔出任联邦总理,内阁人事由社民党主导,组成四十年首个"左右大联盟"。

2005年11月22日,她正式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性联邦总理,也是一千年前神圣罗马帝国的狄奥凡诺(Theophanu)女皇(956-991年)之后,第一位领导日耳曼的女性。她也是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总理。

大选连任

2013年9月22日,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上午8时正式拉开帷幕,德国政府向6200万选民发出了选举通知,73%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基民盟联合姊妹党基社盟此次得票结果远远超过其它政党,41.5%的得票率为20多年来的最高得票率,默克尔成功连任总理。 在顺利赢得大选3个月后,德国社会民主党12月15日同意与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党及其巴伐利亚姐妹党基督教社会党组成“大联合政府”。德国联邦议院12月17日选举默克尔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开启第三任期,并将在稍晚时候宣誓就职。

棱镜风波

根据斯诺登提供的一份机密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得到美国另一个政府部门的官员所提供的电话号码后对35个外国领导人的电话内容进行了监听。其中,美国情报机构可能已经监听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电话长达十余年。2013年10月23日默克尔连夜打电话质问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否在监听她的手机。白宫发言人说,奥巴马向默克尔保证“现在不会监听”、“将来也不会监听”默克尔的手机通信,这被解读为对过去监听的证实。

为此在2013年10月举行的欧盟峰会上,以法国为首的成员国表示将推动保护数据和信息安全的法案,以反对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

连任总理

2013年12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连任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

德国联邦议院当天举行总理选举投票表决。联邦议院议长拉默特在不记名投票表决结束后宣布,基民盟主席默克尔在总共621张有效选票中得到462票,超过法定多数,获得连任。150名议员投反对票,9人弃权。默克尔随后表示接受选举结果。

德国总统高克17日中午将在柏林总统府向默克尔颁发委任书。默克尔随后将返回联邦议院宣誓就职。

再次参选

2016年11月20日晚,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正式宣布将参加2017年9月举行的德国大选,寻求连任总理。现年62岁的默克尔从2005年11月起担任德国总理。如能在2017年大选中获胜,默克尔将开始她的第四个总理任期。

再任党魁

2016年1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以89.5%的支持率再次当选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

【执政表现】

粮食问题

默克尔认为包括印度及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当地人民不断改善及提高原有的饮食水平,是导致2008年上半年世界粮价飙涨的主要原因,并否认大量农作物被用于制造生质燃料为价格上升的原因。默克尔说:“如果他们(印度人)突然比从前多吃一顿饭,又如果一亿中国人突然开始喝牛奶,当然,我们的奶量必然有所缺减,其他方面(粮食)亦然。”

经济政策

默克尔在2000年底就试图规划“新社会市场经济”,这个计划就是要提供一个社会市场经济的稳定概念。在1999年格哈特·施罗德内阁中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概念。而到2001年8月27日在当时CDU委员会里面,默克尔主席拟定了这个讨论方案,并在该年12月的联邦议会日时,基民盟在德勒斯登宣示这份计划,并且成为基民盟施政计划的一环。

家庭政策

作为女性与年轻人的联邦总理,出身自东德的默克尔相当在意女性就业率、生育率等问题。在东德与西德之间,存在着不同阻碍生育的法律状况,这也是后来她进行法律统一改革的原因。她政策要点之一就是在性别平权法(Gleichberechtigungsgesetz (1993/94))内强化女性就业条件。同时关于儿童与青年协助法(Kinder—und Jugendhilfegeset)的修订,也让3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享有幼儿园的法律保障,这是她最大的成果。

环境政策

1995年4月,默克尔在柏林任联合国气候委员会的第一届环境部长。在这段期间内,她致力于减少国际温室效应。1997年在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默克尔就开始投入减碳工作。默克尔是一个关注核心能源运用的支持者,在她的领导下,致力于减少核废料。1998年5月,在德法边界出现违法处理核废料事件,默克尔也因出现监督不当,受到反对党批评而辞职。然而她证明了自己的对核能经济的能力与责任感。1997年的官方宣告里面,也看的到每年要持续针对特殊能源增税,比如石油、天然气与电力(生态税)。

对华态度

默克尔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在西藏问题上,就人权问题上保持强硬的立场。默克尔积极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外交,并在基督教联盟党提出的“新亚洲战略”中声称,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

2007年9月23日,默克尔在总理官邸会见第十四世达赖喇嘛表示支持西藏文化自治,是现任总理正式会见达赖之首次,为其赢得了许多德国国内的选民,但却使中德关系走入了低谷,这次会面引发中共的强烈反应,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亦对此做出批评。默克尔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回应说“我是德国总理,我有权决定在哪里和谁见面。不会因为对华贸易关系而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让步”。默克尔于2008年3月藏区流血冲突发生之际即表示未来还会再接待到访的达赖喇嘛,她其后更表明不会出席北京奥运,成为第一个宣布不出席的大国领导人。这种行为被德国副总理兼外长施泰因迈尔批评为“橱窗外交”。

【人物评价】

《默克尔传记》作者戈尔德・朗古特曾如此形容默克尔类似的“不寻常行为”——“她很低调,总有自己的坚持,一般人很难读懂她,认为她是个谜。”

与默克尔是多年老朋友的朋友温德林评价其说道:“有点铁娘子的风格,又时常显现着一份平淡!”

柏林自由大学政党分析家卡斯滕・克什米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被称为黑寡妇,各党派都惧怕她。”

约瑟夫・詹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尽管不少人也在抗议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德国人还是愿意把福利事业交给默克尔管理,相信她有能力推动更大的改革。”

德国当代历史学家沃尔夫鲁姆认为:“默克尔从不张扬,是一个优秀的中间派,这样就能拉拢住每一个人,这正是她成功的关键。”

德国《图片报》的副主编、《迟疑大师安格拉・默克尔》的作者尼科劳斯・布隆姆如此表示——“她把犹豫、迟疑的性格弱点转化成了一种政治技巧,反而让德国在国际事务中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