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个人资料

2017-01-13

蒋子龙,河北沧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海军制图学校。1960年应征入伍。其历任海军184部队制图组组长,天津重型机械厂车间主任,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作协主席,编审。蒋子龙于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及《拜年》分获1979、1980、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及《燕赵悲歌》分获1980、1982、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人物介绍

蒋子龙 (1941.7.2—)河北沧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2年8月16日获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颁发的首届东方文豪奖。

简历

1958-1960,初中毕业考入天津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

1960年,天津锻铸件厂工人,同年参军,考入海军制图训练学校。

1960-1962,毕业后任制图员,业余为部队文艺宣传队编写节目,锻炼了写作能力。

1962-1965,海军184部队战士。

1965年,根据部队生活经历,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新站长》。同年复员回原厂。

1965-1974,天津重型机器厂厂长办公室秘书,代理车间主任。

1974-1982,天津重型机器厂车间党总支副书记、车间副主任。

1982-1985,天津市作协专业作家、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1985-1987,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天津市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市文联副主席。

1987-1988,《天津文学》主编。

1988-1991,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天津市作协主席、党组成员,《天津文学》主编。

1991-1996,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天津市作协主席、党组成员。

1996-2001,中国作协第五届副主席,天津市作协主席、党组成员,全国作协第六届副主席。

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

获奖作品

短篇《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及《拜年》分获1979、1980、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篇《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及《燕赵悲歌》分获1980、1982、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写作风格

独特视角

蒋子龙的写作风格是在创作中完善了一种思想体系,对生活有着自身独到的体会,善于从某种事件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通过作品传导给读者。他曾创作出社会时代所特有的、意义深刻的人物形象,《乔厂长上任记》已被公认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蒋子龙认为,没有创作就没有作家。《乔厂长上任记》是一种厚积薄发。他的《人气》、《空洞》等长篇也是如此。他写《空洞》,也是先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触动才想到去写。真正的内容来自于生活的体悟、观察、糅合。他坦言,长篇写作要找源头,靠采访和积累。他的积累方式是“永远都在观察”,他幽默地说:“连头发梢和脚后跟都在观察。”他的潜心积累是随时随地的,想到某些闪现灵感的转瞬即逝的事情就立刻寻找纸笔记下来,他认为记录可以加深记忆。

追求新意

蒋子龙的作品风格总在追求新意。他说创造模式是作家的幸运。蒋子龙希望自己的风格有厚重感,也能有机智幽默的一面。每天晚上他都看《新时期文学本体论思潮》,这本书把这些年来东西方作家采用的各种文体拿来讨论,很难读,但也得读。“因为我对自己的表达方式感到很苦恼,要写的东西很多,每一部书的流泻方式应有所变化,却老不能让自己满意,所以就想了解20多年来作家如何变化自己。”

触及内心

蒋子龙共出版了87本书,显然这是艰苦的劳动成果。他说这些书他都很喜欢,不喜欢就不出了。同时又都不是很满意,总觉得还可以写得再好一点。在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也是一种遗憾的工作。当然,他认为出书的数量并不能证明什么,“现在我最看重的是书的质量,一定要使自己先满意,自己能被自己的作品所感动。这才对得住喜欢、信任自己的读者。目前,我平均每年出一到两本书。”2004年,他出版了一本《蒋子龙散文精选》,一本随笔杂感集《国家的投影》。

蒋子龙个人资料

人物书语

“书是印刷出来的人类”,读一本书就是经历一次别样的人生,书读得多就可以拥有多种经历,选择多种人生。

要借鉴古人的智慧:存书容易,能读为难;能读容易,记住为难;记住容易,能用为难。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