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的个人资料

2017-01-13

马化腾(ponyma),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海南省东方市,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腾讯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1998年创立腾讯前,马化腾曾在中国电信服务和产品供应商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1998年他和好友张志东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07年,马化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慈善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2009年马化腾当选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2014年1月16日更新的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中,马化腾资产净值达到130亿美元,成中国新首富。2015年2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星河湾胡润全球富豪榜》,马化腾以1000亿元财富,位列中国富豪榜第6名。2015年8月,在全球科技界最富有百人榜上以净资产161亿美元,位列全球排名第11位,亚洲第2位。2015年9月参与中美企业圆桌会议。

人物简介

马化腾马化腾,英文名Pony,1971年10月29日出生于海南省东方市。马化腾出身富裕,其父亲马陈术生于1940年,潮汕人,曾担任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务局副局长,深圳市航运总公司总经理,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1997年还曾为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至退休。其母亲黄惠卿,在腾讯公司创立时曾拥有60%的股份,并很长时间担任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虽然家庭富庶,但马化腾的创业资本更多是来自自己的积累。

童年时,当时马化腾的父母在东方市(原属广东省,海南建省后划归海南省)工作,1984年读初二时马化腾随家人迁至深圳 。后就读于深圳大学,毕业于该校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

人物履历

1971年10月出生于海南省东方市。

1984年随父母从东方市迁至广东省深圳市。

1986年-1989年,就读于深圳中学。

1989年-1993年,就读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1993年深大毕业,进入润迅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从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

1998年,和好友张志东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2007年,马化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慈善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2009年当选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

2010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249位,大陆都是富豪第9位。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36.2亿元资产排名第5位。

马化腾在“2011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以347亿元,跃居第七位。

2012年10月12日,《福布斯》发布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单,以403.2亿元位列第四。

2015年9月参与中美企业圆桌会议。

2015年9月17日至22日期间,马化腾先后四次分别减持600万股、686.94万股、493.9万股、604.18万股,合计减持约2385万股股份。腾讯发言人表示:“马化腾减持主要为其个人财务管理,跟公司业务发展无关。”

人物生活

马化腾的惠多站叫Pony-soft,Pony是马化腾在大学期间为自己取的英文名字,英文意思是小马驹,腾讯的员工喜欢私下谈话称其为“小马哥”,而当面则叫他pony。

马化腾是潮汕人,10来岁随父母到深圳,他的家庭条件很好,他的父亲曾经代管过一段时间腾讯公司的财务,马化腾的父亲每次来公司的时候,都开一辆奔驰500,黑色的,很气派,现在至少要120多万,当年就更远不只这个价。马化腾有个姐姐,在深圳电信工作,现在据说是管数据这块的副局长。

马化腾有个很烧钱的爱好是天文,腾讯里也有几个天文爱好者,闲下来,马化腾会和这些同事交流起对天文的爱好,以小马哥今日的财富,他玩的望远镜该是多少度数的。有媒体说马化腾因喜欢计算机而放弃自己的天文爱好,其实这只是媒体的胡乱猜测而已,也不看看马化腾桌上那些天文类杂志,还有外文版的。

生平介绍

创业初期

马化腾演讲照片(6)马化腾,1992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虽然年纪不大,马化腾的网龄却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许多网迷已在慧多网上早早体会到网络的乐趣。而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网他就乐此不疲,半年后自告奋勇地投了5万元在家里搞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余忙得不可开交。久而久之,深圳“马站”在慧多网上名声鹊起。

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当年一起喝啤酒的时候,我们只是打工仔而已,都还不知道未来。丁磊后来的成功为我带来了启发,只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流落在一些中小公司打工,最多只能算作深圳的边缘人。后进入润迅公司,开始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并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上,这段经历使马化腾明确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

第一桶金

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马化腾是风靡一时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马化腾还不断为朋友的公司解决软件问题。这使他不仅在圈内小有名气,而且也有了相当的原始积累。

马化腾平静而有耐心,1994年入股市的马化腾将10万元炒到1000万元,为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

“从1998年开始,我就考虑独立创业,却一直没想清楚要做什么,但创业的想法并没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对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觉可以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了ICQ,一个以色列人开发一种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工具,它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多种功能于一身。当用户将ICQ安装在个人电脑上,它就会嵌入Window系统,成为桌面上的图标,用户每打次打开计算机,它就是一个固定设备。互联网用户可借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网并可进行直接交流。马化腾觉得ICQ这个东西很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创立腾讯

马化腾认为,好到可以做PC机之间的传呼机,要知道那个时候,手机,是大富豪的标志,要是你能有个BB机,嘿嘿,那也是挺阔的,要泡女朋友肯定没问题。 马化腾觉得ICQ能够在电脑上提供即时信息功能,就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ICQ版本没有中文的,用起来很不方便 。于是,马化腾就想搞一个中文的ICQ,马上叫上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公司,仿照ICQ ,创造一个中国的ICQ 。三个年轻人看到了用户对中文环境ICQ服务有极大的需求,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并成为全国在线人数最多的中文ICQ服务商。

马化腾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他知道团队的意义。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马化腾感觉创业初期还是有许多东西可以回味。

对于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马化腾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是否上马ICQ项目,当时腾讯的股东方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我们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虽然,刚开始,腾讯的日子非常艰难,没有钱来买服务器,而市场上ICQ的中文版OICQ特受欢迎,下载的人特多,但公元2000年,那可是OICQ的冬天,也是腾讯的冬天,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腾讯要出手让贤了。

腾讯的高层某人找过中华网。100万转让,可是,中华网高管层都拒绝了。

马化腾几乎是倾其所有,这个时候,QQ不知道自己的赢利点到底在哪里。注册资源是很多,有什么用呢?难道QQ只能向申请QQ号码的用户收取可怜的一点注册费吗?(有一段时间QQ上,申请号码要收费,就是QQ最艰难的见证)。

就在这个时候,有风投公司帮助腾讯在香港上市了,QQ当时是没有现金资本的,如果一定要讲资本的话,那就是许多与你我这样的数量高达7.147亿的QQ用户。

QQ上市后,马化腾的个人身价迅速飚升,值17亿港币!

据可靠消息称现在的腾讯市值33亿美金。

“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马化腾经常这样告知同行。

马化腾在模仿间不经意打造了一个庞大的QQ帝国,改变了中国人沟通的方式,手机,电话,EMAIL,还有QQ成了大部分中国人必备的工具,甚至,有许多小弟弟小妹妹们可以不用手机,不用EMAIL,可是万万不能没有QQ,上面有好多好多谈得来的人,有好多好多好玩的游戏!

从前一段时间开始,腾讯开始走多元化战略,已经是中国的第四大门户网站,有了自己的paipai.com,有了QQ幻想,QQ堂。有了自己的搜索引擎soso.com—腾讯不光在线上像网络章鱼一样扩张,在线下更不例外,与可口可乐搞得如火如荼的促销活动就是最好的明证。

困难机遇

资金困难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 ,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马化腾“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了IDG和盈科数码。“他们给了QQ40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1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有了这笔资金,公司买了20万兆的IBM服务器。“当时放在桌上,心里别提有多美了。”马化腾回忆当时情景,还喜不自禁。马化腾介绍说,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有高知识密集的特点、有高附加值和有高产业带动能力。不仅如此,这个行业还具有低能耗、低环境污染,“两低”的特点。可以说,互联网的服务行业不仅是高端服务行业,更是环保、绿色的服务行业。

在发言中,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产业非常新,而且变化非常快,历史也非常短。马化腾相信中国互联网的本土企业能够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土的创新,本土公司能够充分的理解中国用户的特点和发展方式,开发出真正适合中国网民的应用和服务,这是最根本的因素,未来国际巨头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google可以招很多非常好的人才,但是也一样要本地化。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高端服务业要走向开放、进入资本市场,那么在企业管理机制方面,还包括人才的吸引、激励体制方面,如果不做改革的话,是没有办法和国际的、更加专业的服务型的公司去竞争。

官司缠身

初期发展过程中,腾讯经过一个很重要的赔偿官司:在1999-2000年左右,仿照ICQ开发的OICQ抢了很多ICQ的用户群,尤其是中国大陆用户,后来ICQ公司通过法律途径,最终判定腾讯败诉,停止使用OICQ这个名称,并归还OICQ域名给ICQ公司,同时赔偿了一定金额的费用,自此腾讯便使用了QQ这个名称。

QQ 考验

qq.com的流量到了门户第一,不过广告销售还是老四,不仅远落后于搜狐,也弱于网易。流量并不等于收入,也不代表品牌。qq.com要做的事情,比纯粹的拉流量要难。qq.com的一个骄傲,就是初期并没有像当初三大门户那样“烧钱”,没花什么市场费用。因为qq早就有了现成的用户。专门为qq.com就在央视、路牌砸了一轮硬广告,后来在腾讯历史上破天荒的搞了一次“大河之旅”大型主题活动,马化腾亲临现场造势。每一次都是几百万的市场费用。为了打品牌,也为了使qq.com树立起独立于QQ的市场形象。用马化腾的话说,就是摸索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快速推进。

马化腾“新浪流量第二,不过它才是公认的第一大门户,广告商认它。”孙忠怀很坦白:“相对于陈彤,我的差距不小。”新浪们七八年积累下来的精耕细作的能力,是现在qq.com亟须提升的。而精耕细作不是机械的“复制+粘贴”,需要不断引进“特别有感觉的人”。以前一个频道主编管五六个人,现在要管几十人。形势变了,要求变了。所以,“过去是人才,现在未见得就是了。”孙忠怀说,这种质疑,也包括自己在内。

以前,考核qq.com就只是流量和排名。现在,考核指标里流量占一半,销售占一半。以前,没有独立的对门户业务的成本和收入的考评,现在引入ERP系统,考核甚至细化到了小组。再加上平衡积分卡和360度考评这些工具,孙忠怀的责任范围甚至要顾及到对其它部门的支持,以及长期成长等等。 其实,对孙忠怀的考验,也就是对其他所有业务线主管的考验。

休闲游戏能快速做到名副其实的第一,是因为这是一个既缺乏技术含金量、又不需要太多质量管理的业务。而门户不一样,大型网游也不一样。用户有了,但新闻的质量能不能超过新浪、网游的质量能不能超过网易都是未知,并且需要极长的时间去证明。再到后来,电子商务和搜索,都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东西。腾讯都需要一个由粗放式圈地到精耕细作的上升过程。“任何新业务,都要做到即使完全没有QQ靠山也不比别人差”。

与此配合,有相应的结构调整。原来不同业务的渠道、以及财务工作都放在公司平台上,分享资源、降低成本、有协同效应。不过却为每一个部门留下了借口,比如资源分配可能不公等等。现在,渠道分开、每个部门里都派入类似“小CFO”似的财务管控人员,每个系统都像一个自成一体的公司。“当有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容易地找到是哪一块的问题,是产品、研发,还是业务、渠道?总要找一个屁股打板子。”马化腾说:“一个一个比,总能找出来,找出来了,就能保证执行到位。”

马化腾说,未来五年,腾讯最大的挑战就是 执行力。市场怎么样,大家都看得见,但不一定都拿得住。通过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组织结构保证压力的传导。通过严格考核和末尾淘汰制留住好的人才。而所有这些,能把腾讯造成一个不依赖个人精英、而是依靠体制化动力的成熟机器。不依赖孙忠怀,也不依赖马化腾。

行业情况

过去五年中,王雷雷、丁磊、马化腾、还有杨元庆都尝试过同一件事情。不过最后只有一个人成功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