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个人资料

2017-01-14

昨日(11月7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中经表决,免去耿楼继伟的财政部部长一职,那么对于免职,大家有什么看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楼继伟的个人资料,想要知道历史如何评价楼继伟楼部长,欢迎阅读本文!

【个人信息】

楼继伟,男,汉族,1950年12月生,浙江义乌人,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2月参加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系经济系统分析专业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现任财政部党组书记,亚投行理事会主席。

【最新新闻】

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免去耿惠昌的国家安全部部长职务、李立国的民政部部长职务、黄树贤的监察部部长职务、楼继伟的财政部部长职务。任命陈文清为国家安全部部长、黄树贤为民政部部长、肖捷为财政部部长。

“历史会如何评价楼部长?”

此前,楼继伟每次发表言论后,都会引起不小的反响,去年有媒体评价“楼继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部长”。

早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全体会议上,柳传志发问楼部长“如何看待多年以来,一直是财政收入增长快过GDP增长,而百姓收入增长最低”,楼继伟回应秒杀“如果能出现您说的那种现象我就太高兴了,没那回事儿”。

他在两会记者会上对记者说全国的情况自己不清楚,细节不在汇总范围……另外,他还说,“有人说三公经费有3000多亿是胡扯”。

在2月26日召开的G20结构性改革高级别研讨会中,楼继伟表示中国人“买断”全世界,不是产品不能国产,而是监管不完善,大家对国货不放心。

此前,楼继伟还诸多观点,例如退休人员缴医保、企业减负改劳动法等建议,次次都是引爆大争论。

看,他有时笑得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有时候又像在卖萌,有时候看起来像人家欠他的债似的。说句实在话,在这么多部长中,像他这么活泼可爱的不多。

网上流传的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情包

语出惊人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还不是表情,而是他率直的个性,往往语出惊人,和官场的标准话语和风气实在不符。

最近一次惊人之语是3月份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笔者在现场。亚投行的行长金立群对他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也就是穆迪针对中国的主权债下调了评级,问楼部长准备怎么沟通。

楼部长很不客气。“我们并不是特别care他那个评级,希腊出这么大问题的时候,他的评级当时高于中国。“

然后,他还说了一句很江湖的话,“所以不必一个一个去拜他们的码头,这些情况已经摆在那里了,市场的反映和中国政府的承诺、和我们下一步的动作的工作将说明我们的信心和我们实现信心的能力。”

三大评级机构都是爷,中国虽然已是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些爷也还是得罪不起。后来,3月30日,财政部金融司又专门就这个问题发布官方回答,大意未变,但语气当然要缓和许多。

同样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去年的会议上,提问阶段,一位来自名牌大学教授的提问,楼继伟反问人家:“那么三中全会作了规定了,这些教育机构首先要去行政化,我不知道北大、清华的你们都在这里,你们是不是还都是行政化的?去行政化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推动,但是我做不了主。”

接着他还进一步说,“特别是你们叫作‘要准备创造国际一流的那些大学’,国家给你们资源也太多了,国家希望把这些资源更多的转为奖学金、助学金,让一些品学兼优的贫苦的人能够上学,而你们自己更多的自主的能够提高你们自己的融资能力。”

可见,楼部长也不是一般人。

把工人和农民都得罪了

更让他不是一般人的是他的观点,屡屡引起巨大的争议,甚至是很多人的攻击。

笔者归纳起来,近年来有三大观点。

第一个观点,楼部长把农民都得罪了。

楼部长主张大幅减少对农民的补贴,扩大农产品进口。他说,“价格放开之后,资源配置的结果,必然是粮食生产减少。其实不必过分担忧,适度进口就行了。”

这句话可不得了,把农民都得罪了。中国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自给率也非常非常高。习近平早就说了,“中国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但正因为过于重视,中国粮食安全已经连续十多年增产。在温家宝时代为了稳定粮食,出台了临时收储制度,政府保底收购三大主粮。后来逐渐成了惯例,财政不堪重负,粮仓也永远不够。外面的粮价低,中越边境曾一度走私猖獗,但官方严厉打击。

经济学家茅于轼曾也一度主张多进口粮食,废除18亿亩耕地红线的制度,遭到一片批判。

但是,楼继伟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他显然清楚反对他的人的意见。但是,现在中国面临最头疼的经济问题之一就是内外粮价倒挂。

陈锡文应该就是反对者之一。在2015年《财经》杂志年会上,笔者当时在现场,他特别提到社会上留下“国内粮食价格没有竞争力,又要给农民补贴,能不能少种一点到国际上多买一点”的观点,并进行驳斥。

陈锡文反驳称,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仅仅出现在WTO规定的关税配额制度内——配额内,关税仅有1%,超出配额,关税将提高至65%,超出关税配额的部分,国外粮食价格完全没有竞争力。

现在,粮食价格保护的堡垒真的要打破了。小麦和水稻地位没有变化,但是玉米已经变了,官方不保护了。但农民损失惨重。

粮食价格要有一定灵活性是对的,中国可以适度扩大进口也是对的,但国家政策一会保,一会放,来得这么突然,农民苦啊。

第二个观点,楼部长则把工人得罪了。

在2月19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楼继伟说,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约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导致劳动生产率太低。

他把这个问题说得很严重,“法律造成的扭曲,使这方面的用工制度,使生产力极大的退出。我们老讲工资上涨,但是退的太早了。”

此前他也讲过这个问题。这次又讲。结果,在两会上他又被问到这个问题——他先作解释,“我是在两次的学术活动中,以学术的角度讲过。”

然后他再次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几年薪酬的上涨是超过劳动生产率的,长期这样是不可持续的。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说跟《劳动合同法》没有关系。”

回答这个问题结束时,他再次强调了,这是从学术角度讲,不是财政部的职权:“修法不是财政部的事,之前我在社会上学术活动中说了,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回答问题,是部长身份,既然问到了,我也给你回答一下。”

这个问题从学术上是值得探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消费贡献率最近几年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也是因为居民收入增速在前些年还可以,更之前则一大糊涂,工人权益几乎得不到保护,工资水平非常低。这也导致经济转型艰难,因为工人无法在城里有稳定的居所,无法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支出,进而拖累经济转型——工人像候鸟一样来来去去,而不是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再者,劳动力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供需觉得的,法律的真正执行情况不可高估。这几年劳动力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适龄劳动人口已经连续多年数百万的下降。人少了,人自然值钱了。这也是这些年经济增速下行,就业却保持基本平稳的主要原因。

企业成本加重确实是事实,但首先要减少的是应该是政府的税费负担、各种审批造成的额外成本,以及胡乱的对企业补贴,导致大量寻租行为且扰乱市场秩序。这些砍掉了,税收也可以减少一些。

《劳动合同法》很敏感,一旦成型,要改很难。楼部长向堂吉诃德一样呼吁,吃力却不讨好。他退之后,要改估计更难了。

第三个观点,楼部长把所有的退休人员都得罪了。

在2016年第一期《求是》杂志上,楼继伟发表了名为《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一文中称,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

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展开分析。反正,楼部长这下把所有的老年人都得罪了。各种批评文章又是如潮水般地涌来。

楼部长,你是不是很委屈?

他的梦想还没有开始

虽然楼部长的观点总是引来满城风雨,他口无遮拦的性格实在是官员中的异类。

但是,在他内心,他是具有治国安邦的大理想。他不仅仅在思考一个财长应该怎样理财,而是在思考一个国家应该怎么运行。

在不长的任期内,他做了几件大事:

1,地方债置换改革,实现债务的乾坤大挪移,帮地方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规范了地方财经纪律。

2,进行了税制改革,尤其是营改增。这项改革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但遗留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革。

3,大幅减少、合并专项补贴。

在本公号之前一篇文章《黄粱一梦,还是改革号角:一文读懂央地财税关系改革》中我进行了分析:

年龄到点,但他的梦想却没有开始——这几年,他都在处理一些相对急迫的事情。先是拆弹,将隐患重重的地方隐形债务公开化,搞了置换债务,去年换了3.8万亿,今年上半年置换债3.5万亿,狂飙突进。

这虽然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扎了口袋,给地方政府提供了时间窗口,不至于让隐形负债胡乱膨胀。这大概是楼部长不得不做的事。另外一件事是属于税制改革领域的营改增。除此之外,当然还有转移支付的改革等等。

但这都不是楼继伟终极梦想,他的野心是在中国建立一套稳健的财税体系。他有自己的著作,有自己的学术积淀和清晰的判断。虽然有时候某些改革会有些书生气,比如清理地方税费优惠问题,遭遇强大的反弹最后不了了之。但这也代表了试图建立规范统一的财税体系的努力方向。

现在,债务置换和营改增都轻舟已过万重山,楼继伟真正施展抱负的时候到了。可是尴尬也恰恰在此——他的职位,到底是往上走一步,还是退居二线,仅仅成为一个过渡财长呢?

上任之前,他的理想就公之于众了。他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

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走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迈过去的槛,迈不过去,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无本之木。而现在,这个体系仍相当的脆弱。

楼部长这本书真真正正讲的是大问题,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说的,“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期待楼继伟能大刀阔斧地推动财税改革,重建中国的财税体制。

现在看来,显然要失望了。楼部长没那么幸运,没有像小川那样,可以升个副国级继续干。他的任期结束了...

【人物经历】

1968年至1978年南海舰队4009部队战士,首钢总控室、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工人;

1978年至1984年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

1984年至1988年历任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财金组主任科员、副组长(副处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物资经济研究所成本价格室主任(正处级);

1988年至1995年历任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副局级),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5年09月至1998年03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1998年03月至2007年02月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2007年02月至2007年09月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正部长级)、机关党组成员兼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组长;

2007年09月至2008年07月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8年07月至2013年03月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3年03月任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2016年01月任亚投行理事会主席);

2016年11月任财政部党组书记。

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人物著作】

《让市场起作用》

《管住货币,改善调控》

《改革价格体系应多次小幅调整》

《论改革之运动形态及发展前景》

《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的重要性》

《摆脱我国当前通胀困扰的思路选择》

《中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改革问题》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与国债市场发展》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