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防火手抄报
什么是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造成一定危害的燃烧现象,称火灾。
火灾分为哪几个等级
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直接财产损失,火灾分为一般火灾、重大火灾、特大火灾三个等级。
火灾分为哪几类?各适用哪种灭火剂扑救?
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指可燃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
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灭火剂:
①扑救A类火灾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应选用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扑救D类火灾选用7150灭火剂以及砂、土等。
防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防止燃烧条件的产生,不使燃烧三个条件相互结合并发生作用,以及采取限制,削弱燃烧条件发展的办法,阻止火势蔓延,这就是防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或终止燃烧的连锁反应而使火熄灭以及把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身上着了火正确的灭火方法是什么
一旦身上着了火,首先应当迅速将衣服脱下,将火扑灭;或就地翻滚,窒息火灾。但要注意不要滚动过快,更不要跑动。如果附近有水池、河塘等水源,可迅速跳入水中,或及时就近取水将身上火浇熄。但身体被烧伤时,应注意不要跳入污水中,以防感染。
人身上着火随便奔跑有什么危害
其危害主要是:
① 跑动带来的空气流动加快而助燃,势必造成火势加大;
②将火源带到别处,容易产生新的起火点或直接危害他人安全。因此,人身上着火后,切忌随便跑动。
发生火灾时人为什么不能乘一般电梯疏散
火场上不能轻易乘座普遍电梯疏散的原因:
一是发生火灾后,往往容易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给救援工作带来难度,影响及时疏散。
二是电梯直通楼房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通道极易造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死亡。
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一是尽量利用建筑内部设施逃生:
①利用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观景楼梯进行逃生;②利用阳台、走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解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③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④将房间内的床单或窗帘等物品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二是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的逃生方法:①当某一楼层或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蔓延时,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而应注意听火场广播,再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和方法。②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封锁,可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的未起火房间,再行疏散。③如果晚上听到火警,应首先试房门是否变热,若已变热,门就不能打开;若门未热,可通过正常途径逃离房间。④当某一防火分区着火,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可先疏散到房顶,再从相邻未着火楼房的楼梯间疏散。
三是自救、互救逃生。①利用各楼层存放的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火灾。②充分运用身边物品自救逃生:如把床单、窗帘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自来水设法淋湿门和墙壁,阻止火势蔓延。③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共同逃生。
地下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①进入地下建筑时,应对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掌握通道和出口,以防万一。
②逃生时,尽量低姿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并尽可能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呼吸道。
③逃离地下建筑后,不得重返地下。
④万一疏散通道被阻断,应利用现有器材积极扑救,并尽量想办法延长生存时间,等待前来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