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考
每一个发展成熟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威力是无穷的,是任何国家和民族不可或缺的。
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看作是社会主义。其实这是马克思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出发对旧式社会主义提出的质疑,从而开启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探索和研究。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更是对当代社会主义价值的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如果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社会主义。
我们当代的社会现状与我国建国初期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矛盾已经转移。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中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物质诱惑和精神情操,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摆正这些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临的现实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
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只关注自己的东方文化已经走不通了,只有面对世界,研究东方特色和西方特色相结合的方法,让社会公民自发认同的价值观才是长久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吸收西方社会合理的价值观,比如富强、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公平、公正、正义、效率等,当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也包含中国五千年历史中造就的中华名族特有的价值观,比如仁爱、勤劳、善良、谦逊等等,而新中国六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也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土壤,它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俱进、发展完善。
对健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议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后,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对时代的变迁,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能不能确立一个超越、统领多元价值,让各阶层的民众共同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走向和谐强国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扬弃各种思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对如火如荼的全社会关于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讨论、大学习,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思考,提出一些小建议:
1. 完善“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创造,而要走好这条道路还要很长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
目前,我们对“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缺乏认识,把好话都往“和谐社会”装,而恰恰没有认识到“和谐”作为社会核心理念的作用。“和谐”是目标。追求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 “和谐”是一种动态中的协调、前进中的平衡、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对立中的统一。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只有在“和谐”中实现。同样,人类只有接受“和谐”的理念,实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发展才能持续。“和谐”是人类新文明的核心和灵魂。
只有明确“和谐”概念,不断丰满“和谐”的内涵,才能实现“和谐”的目标。
2. 加强对法律制度对道德体系建设的引导
社会法制建设离不开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也离不开法律强制手段的引导。
当今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本国的法制,但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称为法治化国家的,法治化国家就是人民群众自觉依法办事,是各国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法律鼓励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惩罚违反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光有社会舆论并不能形成对公民行为的长久约束,只有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面对社会全体公民始终以一个标准执行,才能让民众逐渐在法律导向中深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形成长期的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
3. 杜绝“破窗效应”的产生
制度化建设在政府管理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长此以往,社会的发展将会陷入尴尬。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就如古训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同样的道理,全社会都按一个标准执行,只有杜绝时不时被被曝光的“特例”,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导致全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
常看到电视上国内运动品牌的宣传的广告口号:安踏,永不止步;匹克,to be No.1;发现在我们生活中其实也不乏积极向上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隐约体现。
每一个品牌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每一份刊物应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每一个学府应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每一个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每一个社会更要有自己核心的价值体系做支撑。
诚如马克思.韦伯所说的那样,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寻找出这些指导我们正确行为的道理,进行提炼、宣传与有效执行,并作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保留下来。
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严重缺失
在一个信息爆炸、物质主义盛行的年代,如果每个公民乃至全社会不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世界观与自身价值定位,就很容易迷失自我。
许多社会问题说到底都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有关。我们的下一代缺少了自身的是非善恶价值体系,从前童话书中美丽王子与公主、善良的渔夫的故事,已经被现在网络游戏中的暴力与色情所替代,电视广告、网络游戏在社会观念上给他们带来的冲击远比课堂上的思想教育来得强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社会公民的内在精神道德建设更显得重要!
面对着社会的现实,我对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一次深入的思考与定位,有了如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