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黑板报模板图片
老师―感念的季节风吹过我的眼眸雨落在心中几番幕起又幕落忍不住又忆起童年往事悄悄问候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节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帮老师上头条”的活动,之所以能迅速衍生出现实回响,显然不仅在于,经由看似寻常的网络个体参与,它唤醒了某种温馨的旧时记忆,让人重回那些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的场景。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个更深刻的命题:教师节,我们究竟该怎样帮老师“上头条”?这让所有人都充满表达的欲望。
这个世界其实并不缺乏关于教师的“头条”。深山中的“一个教师的学校”;师德的滑坡与考核;高校里的教师抄袭,乃至教授对校长的直接炮轰,总能成为某时的关注焦点和轰动性报道。在每年教师节的庆祝和讨论中,亦有着两个不变的“头条”话题,一是要否给老师送礼的辩论;二是师道到底该如何回归的困惑。然而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全部教师“上头条”吗?
当围观者总在对教师一吐块垒,或者是持续地抒情,可以肯定,他们其实并未真正走进这个群体。一吐块垒,是在习惯地放大教师的瑕疵;持续地抒情,仍然是在把教师看作有别于社会其他人群的“崇高者”,这样自然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本身的状况。事实上就在昨天,新华网还发表了文章追问:今天,能否让育人者从“指标争夺名利场”脱身?因为在形形色色打着“科学”旗号的量化考核背后,挂钩着教师们的职称、晋升、身价……而这些,真有利于教师和教育事业吗?
教师的职业状态,远比教师的新闻状态更值得关注。真切的教师职业困惑,远比重复的口水话题更有审视的价值。如果厘清于此,我们就会得出结论,在教师节里,最值得“上头条”的教师话题其实是:如何来创造出一种现实的环境,既让教师保有“不苟同”的职业气质,亦让其为教育事业的前行提供最大的效率?以此对比,这需要的是多重的改造。表层的举动在于,努力去提升教师队伍的有形或无形待遇,让他们远离高压力、低收入和无成就感。更深层次的作为则应该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用契合教育的方式来管理教师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