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建党95周年黑板报最新
一些红军的历史知识可以使建党黑板报更丰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建党95周年黑板报,欢迎参考借鉴。
虽然会址在改建,仍然有不少游客前来瞻仰,在会址前回顾那段峥嵘岁月。
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王先生说:“今天虽然没能进入一大会址参观,但是站在会址门前,也能重温当年的历史;中国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人民生活能够如此美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用无数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遥想当年一大会议场景,记者不由得想起董必武在1956年引用《庄子·人世间》为会址纪念馆的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在红色灯塔的指引下,中国变了,上海变了。上海兴业路76-78号,这两幢具有上世纪20年代上海市区典型民居风貌的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成了历史的见证。这些石库门建筑在历史风云中,不仅见证了昨天,也见证着今天。
一大会址周围残破多年的那些石库门旧里弄,早已焕发出新的青春:会址旁边的“新天地”商业广场,已经成为上海的地标,这片石库门房屋旧貌换新颜,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仿佛时光倒流,让人置身于20世纪20年代,但每座建筑内部,展示的却是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分布其中。
如果说这一片石库门里换了“新天地”,那么浦江两岸更是“天地新”。登上上海的新地标——上海中心:往西看,外滩万国建筑风貌依旧,新天地、新虹桥展露新姿;往东看,陆家嘴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自贸试验区、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此时此刻,俯瞰浦江两岸,让人思接千载。1990年4月18日,我国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由此把上海推向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如今,上海这一红色革命的起点,犹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魅力。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正全力推进先行先试,勇于自我革新,加快创新突破,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目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经在上海拉开大幕,通过放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准入管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多的本土科技引擎企业在上海茁壮成长。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建设启动两年多来,改革持续向纵深挺进,成效日渐显现:自贸区以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上海浦东四分之三的生产总值;在自贸区建设的带动下,两年来共新设企业3.3万家,占浦东开发开放25年新设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2015年,上海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自贸区;2015年共办结境外投资项目636个,实际投资额约占全国的7%……据了解,自贸区管委会和浦东新区政府合署办公后,推出首份权责清单,“清权”“减权”和“制权”环环相扣。商事制度改革从1.0版(注册资本认缴制)、2.0版(先照后证)到如今正在谋划的3.0版(证照分离),让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上海把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必由之路,决心在新一个五年里,在“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上取得历史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率先突破。
蓝图已绘就,建设正当时。俯瞰上海,大虹桥、陆家嘴、张江……一个个跃动的创新音符,正汇聚成一曲宏壮的创新驱动发展的交响乐,在浦江两岸持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