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黑板报模板设计

2017-01-14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五四青年节黑板报图片和资料,希望喜欢。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一)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二)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三)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资料:五四精神的介绍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五四青年节黑板报内容:青年的定义

青年概念正式确立于19世纪。此前,各民族对年轻人均有各自的称谓。如俄罗斯语称 “otpok”,意为没有说话权力的;中国古语一般称“少年”、“后生”及“郎”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特别是18世纪基督教创办青年联合会以来,青年一词始正式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后,“青年”一词在中国逐渐被广泛使用。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一直在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国际青年节,首次将青年节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而又无损于会员国的其它定义。从1995至2000年,世界青年人口的估计数从10.26亿增长至10.66亿,在全球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8.1%降至17.6%。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青年占全球总人口比例预计到2050年将继续下降至13.2%。届时15至24岁的青年人总数将是11.76 亿人。绝大多数青年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就2000 年而言,占青年总人口85%的9亿青年,生活在世界发展中地区。随着更多的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这一比例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联合国:

15-24岁的人为青年。

世界卫生组织:

18-44岁的人为青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6-34岁的人为青年。

中国国家统计局:

15-34岁的人为青年。

共青团:

15-28岁的人为青年。

青年联合会:

18-40岁的人为青年。

港、澳、台地区:

10-24岁的人为青年。

其中青年与少年时期相重合的阶段为青少年

满26周岁不满30周岁的,有种说法叫做“大龄青年”

0周岁为婴儿

1周岁-6周岁为幼儿

7周岁-14周岁为儿童(与少年期重合,也可称少年儿童或少儿)

13周岁-19周岁为少年(也可称青少年)

18周岁以下在联合国儿童公约中属于儿童

20周岁-39周岁为青年

40周岁-59周岁为中年

60周岁以上为老年(也可称晚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