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陈继明简介资料

2017-01-13

陈继明,1963年2月23日出生,甘肃天水人,一级作家。1984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曾任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调往广东珠海,在北师大珠海分校教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1998年他的短篇小说集《寂静与芬芳》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曾著有短篇小说《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长篇小说《一人一个天堂》、《途中的爱情》、《百鸟苏醒》,长篇散文《陈庄的火与土》,中短篇小说集《比飞翔更轻》、《灰汗》、《留诗路》、《北京和尚》等,《北京和尚》获2011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

陈继明的中篇小说《灰汉》获第十届“十月文学奖”,他是广东省唯一获奖的作家。 《灰汉》是他继《北京和尚》之后创作的另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杂志2012年第1期,旋即被《中篇小说选刊》和《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很多论者认为它是2012年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据悉,12月15日下午,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十月》创刊35周年最具影响力作品奖”和第十届“十月文学奖”同时在北京颁发,北师大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陈继明教授凭借中篇小说《灰汉》获得了三年一届的 “十月文学奖”。

人物简介

1、著名作家

男,汉族,1963年生于甘肃省,1984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2003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先后在宁夏泾源一中、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朔方》杂志编辑、宁夏文联、北方民族大学教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 家,教授。曾任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调往广东珠海,现任珠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授课,是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短篇小说《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获“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1997年)。其作品《在毛乌素沙漠南缘》、《骨头》、《举举妈的葬礼》、《一棵树》、《比飞翔更轻》、《一个少女和一束桃花》、《开口说话》、《寂静与芬芳》、《微澜的水》、《每一个下午》、《北京和尚》等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中国文学》(外文版)、《读者》、《短篇小说选刊》等转载或评介。短篇小说集《寂静与芬芳》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中短篇小说集《比飞翔更轻》(2000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长篇随笔《陈庄的火与土》(2002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台湾尔雅出版社);长篇小说《途中的爱情》(2003年,广西,漓江文艺出版社),《一人一个天堂》(2006年,广州,花城出版社)、《堕落诗》(2012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小说之外,偶有散文、诗歌、剧本发表。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或被译介至海外。

2008年,陈继明赈灾书法展在珠海市图书馆举办,珠海市慈善总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珠海市图书馆、珠海市作家协会等单位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著名作家能书法家陈继明先生加班加点赶出一批书法作品进行赈灾书法展和义卖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嘉宾们一同参观了陈继明先生的书法展览。

2011年,陈继明的中篇小说《北京和尚》先后荣获“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奖“、鲁迅文艺奖”。

《北京和尚》原刊发于《人民文学》2011年第九期,随即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报》、《新华文摘》等选刊接连转载,并被收入《2011年最佳中篇小说选》等多种选本,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3年,陈继明教授凭借中篇小说《灰汉》获得了三年一届的 “十月文学奖”。《灰汉》是他继《北京和尚》之后创作的另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杂志2012年第1期,旋即被《中篇小说选刊》和《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很多论者认为它是2012年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也是陈继明教授近年创作中最好的小说之一。

创作档案

大学时代的陈继明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包括诗歌、小说、名人传记、思想随笔以及一些哲学著作,可以说是“处在一种恶补的状态”。大学毕业后,陈继明去泾源任教,一呆就是五年。这个时候,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他在诗行里的那种跳跃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的忧伤和由此产生的不可名状的感觉,这种感觉迫使他开始构思小说。同时他意识到,小说的表达力可能更强,这就像他现在只练颜真卿四十岁的字,而练他七十岁的字就会觉得难以抵达。

在创作过程中,陈继明受三个作家的影响较深。首先是海明威。对陈继明来说,海明威是他创作短篇小说的精神领袖。中国的大部分作家过于现实主义,很多文学作品跟伦理、道德、政治有关,而跟文学无关。海明威“干脆、伶俐、经济”的笔法让陈继明很受用,他对文学纯粹的理想也影响了陈继明日后的创作。另一位对他深有影响的作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川端康成。川端的作品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很绵长的感觉,就像一个年迈的老婆婆仔细地讲一个故事,他的作品入木三分,有一种忧伤、细致、平民化的格调。这种对生活的细致微妙的体验,使陈继明在自己的作品中也找到了自己的航线。第三位对他创作有影响的作家是福克纳。在他看来,福克纳似乎是海明威和川端康成的综合,他的作品有一种宽广大气的东西在里面,犹如评论家所说:“他的作品就像一棵树上砍下一个枝子,这枝子又长成一棵大树。”这三位大师的创作可以说直接影响了陈继明对小说的认识。

创作之路

创作初期,第一个短篇《那边》写一个20岁的男子和一个30岁的女子之间的爱情,有一些文体叛逆的感觉。

之后,第二个短篇《一个少女和一束桃花》发表于《朔方》,后被《小说月报》转载。通过描写一个断臂的少女捧着一束桃花去朋友的墓地上哀悼,来透视少女的内心,故事的构思很巧妙。这个时期,陈继明还发表了《村子》(后改名为《举举玛的葬礼》)、《列车》、《椅子》等小说。这些作品一经发表,立刻引起重视,可以说,正是因为他这种有别于当时宁夏文坛小说创作状况的风格,使他初战告捷。

1993,陈继明调入《朔方》杂志社作编辑,这时他的创作倾向发生了一些变化。1994年刊发的一个小辑收录了他的中篇《邪恶一次》和短篇《东西》,主要是关注个体和下层,作品中不再单单是一种个人的情感,而是加入了对下层的同情,对社会的激愤,包含了很多激烈的感情。

1996年,陈继明发表了他的成名作《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这也是他本人比较钟爱的一部作品。用陈继明的话来说,在表达恶的时候,他“变得策略”了,将愤怒收起来了。小说是需要暧昧、需要折射的,需要更有艺术和内涵的表达,这是他对小说的重要的认识。从这部作品开始,陈继明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说《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是“近三四年罕见的好短篇”。此后,广西《漓江》向他约稿,发表了他的中篇《爱情与虚构》,他的创作道路开始变得相对平坦,作品由于知名度的提高而变得容易发表。作家的创作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只有在得到认可以后,才能激发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和勇气。陈继明对小说的一贯认识是“以轻写重”,也是从这部成名作开始,他学着对现实说话,开始写当下,创作理念有了一些变化,开始“干预生活”。

1998年,《人民文学》第五期发表了陈继明的《寂静与芬芳》,评论家李敬泽很看中这个作品,与宁夏另一个作家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一起刊出,这对于自张贤亮以后断茬的宁夏文坛来说,是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陈继明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是他的一个短篇《青铜》,这个短篇和《城市的雪》一起发表在《人民文学》上,李敬泽看后说:“真正的碑,不是刻在石头上,而是刻在肉体上的文字。”这篇小说,陈继明抱着足够的同情写了一个被城市扭曲的风尘女子,多年后得了绝症,回到故乡要将自己的积蓄捐献出来建希望小学,结果却遭到无情的拒绝。陈继明说如果说哪部小说用了他的一滴血的话,就是这部《青铜》了,他写乡村哲学和城市变迁的矛盾,写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的摧残。自此开始,他的创作格调里,多了沉重的有力量的东西,变得开阔,有力度了。

因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陈继明被列为“新生代作家”,他的创作呈现出一种“平稳上升,缓度增长”的状态。接着,《骨头》、《比飞翔更轻》、《一棵树》、《举举玛的葬礼》发表,这时候开始,几乎每年的年选和其他重要选本里,都能看到他的小说。《骨头》是他这个阶段较为满意的作品,最早发表在《作品》上,后来经过重写,发表在《十月》上。李敬泽在《南方周末》发表评论对这部小说进行盛赞,上海大学的王光东将其收入“新文学大系”的头篇。陈继明说,这是唯一一篇与他个人经历关系密切的作品,写家族的故事。而他的大部分小说基本都是虚构的。

后来,陈继明的两部长篇相继问世。一部是《陈庄的火与土》,分别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另一部是小长篇《途中的爱情》,2010长篇《一人一个天堂》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这期间,他同时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中短篇创作。陈继明开玩笑说,专注写长篇,偶尔写短篇俨然就像在吃细粮。《老桥》、《粉刷工吉祥》、《冰儿》等也都是他的优秀作品。其中《粉刷工吉祥》写社会的底层劳动者,从乡村走出来,在城市的角落求得一席落脚之地,以求生存,但是在受到侮辱和压迫的时候,却没有争的勇气,只是凄惶地将一切委屈吞进肚里。评论家贺绍俊说,这个人物是对“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这一说法的颠覆。

中篇小说《恐龙》、《开口说话》的发表,同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谈到《恐龙》的时候,陈继明指出,并没有想到这能划入乡土小说,小说是由细节构成的,他因为从农村出来,所以对乡村的描写就会更从容,更自如。他想写出“农民的那股劲儿”,反映城乡的对抗,社会对农民的整体压迫。小说中的梦生有反抗的色彩,但这种反抗是黑色幽默的,玩笑性质的,这可能是最滑稽、最艺术的反抗,这也暗示了农民的现实及生存的艰难。

2011年,陈继明的中篇小说《北京和尚》先后荣获“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奖“、鲁迅文艺奖”。

《北京和尚》原刊发于《人民文学》2011年第九期,随即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文摘报》、《新华文摘》等选刊接连转载,并被收入《2011年最佳中篇小说选》等多种选本,引起了很大反响。

2013年,陈继明教授凭借中篇小说《灰汉》获得了三年一届的 “十月文学奖”。《灰汉》是他继《北京和尚》之后创作的另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十月》杂志2012年第1期,旋即被《中篇小说选刊》和《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很多论者认为它是2012年最好的中篇小说之一,也是陈继明教授近年创作中最好的小说之一。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