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个人资料

2017-01-14

近日,李安领头抗议奥斯卡典礼歧视亚洲人,下面小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李安。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于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祖籍江西德安,编剧、导演。

1995年,李安凭借英文电影《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进入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1999年,因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06和2013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第78届和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也是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华人导演。2001年,小行星64291以李安的名字命名。2006年,获评《时代周刊》“影响世界的一百人”。2009年,入选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当代最伟大的50位电影导演”。同年,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12年,获得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2013年,获得第十七届国家文艺奖。

在截至2013年的导演生涯中,李安共获得三座奥斯卡金像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四座金球奖、两座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两座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李安是电影史上第一位于奥斯卡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金球奖三大世界性电影颁奖礼上夺得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

李安早年经历

1954年,李安生于台湾屏东县,两岁时举家迁往花莲,十岁时定居台南。初中时,李安就读延平中学。

1969年,进入台南一中。1972年,李安从台南一中毕业,大学联考落第,补习一年重考。

1973年,通过专科考试进入台湾国立艺专(2001年改名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影剧科。

1974年,演出舞台剧,获得话剧金鼎奖大专组最佳演员奖。

1976年,国立艺专毕业,同年入伍服兵役。

1978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戏剧导演专业,两年后取得学士学位。

1981年,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蒂施艺术学院)。

1982年,拍摄的《荫凉湖畔》(shadesofthelake),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及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奖金穗最佳短故事片奖。

1984年,李安以毕业作《分界线》(fine line)从纽约大学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该片曾获纽约大学沃瑟曼奖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影片奖,后来也曾在公共电视网及亚美电影节上放映。

1984年起,在家赋闲6年期间,李安阅读、看片、写剧本,包揽了所有家务,家庭开支则靠仍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

1985年,李安与美国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威廉‧ 莫瑞斯(williammorries agency)签约,取消回台发展,留在美国。

李安导演生涯

祖籍江西的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在台湾屏东潮州,祖上做过国民党时期的县长。李安自幼生长在书香门第,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校长,教子极为严格。家庭带给李安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是原始素材。

尽管李安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他还是不可抑制爱上了电影和表演。1973年,他作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愤怒的决定——考取了艺专戏剧电影系,离开了生长的家乡,到台北进修。在这个传统家庭里,从事演艺事业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李安的父亲甚至在许久以后还愤愤不已。在艺专里,李安对演戏越来越有兴趣,还曾经获得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

1978年,李安赴美留学,就读于依利诺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当时的李安已经摄制过两部8毫米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和《陈勤的一天》。在戏剧系里,李安接受了西方正规的戏剧教育,由于他在艺专的经验,只用了两年就拿到了艺术学士学位。最初的这些戏剧经验,对李安日后的电影作品的戏剧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出于对电影的向往,李安又来到以电影学院著名的纽约大学,继续学习电影制作。

1982年他拍摄了《荫凉湖畔》,获金穗最佳短故事片奖。

1984年李安从纽约大学毕业并获得电影硕士学位,他的毕业作品《分界线》(“fineline”)获得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这段时间,他还参与拍摄了美国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的反映学生生活的电影。李安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陆续拍摄了《追打》、《我爱中国菜》和《棒艺术家》等16毫米电影作品。

苦熬6年等机会

接下来的6年时间,他一直在美国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工作。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作品。那段时间,李安完全靠妻子微薄的薪水度日,甚至当起了“家庭妇男”。他每天在家里带孩子、练习厨艺,闲下来就构想剧本。

1990年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当局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

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将《推手》搬上了银幕。这是一部反映在纽约的一家台湾人生活中的代沟和文化差异的喜剧片,这部影片在台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了执导电影的机会。他的第二部电影是1993年推出的《喜宴》,是一部关于传统伦理观念的通俗剧。通过这部电影,他探讨了不同民族对于家庭、两性关系和同性恋的认识。这是一部完全以好莱坞模式制作的中国电影,上映后赢得了一致的好评。该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在他的家乡台湾,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从此,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

1994年,他拍摄了《饮食男女》。这是他所执导的第三部电影,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第39届亚太电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辑奖,第77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并获独立制作奖和第7届台北电影奖优秀作品奖,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感情三部曲”征服影坛

1995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这部电影改编自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编剧是本片的女主角艾玛·汤普逊。该片获得的评价极高,获得了诸多的奖项,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汤普逊还获得最佳剧本改编奖),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及多项英国学院奖。李安还评选为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

1997年,李安又开始改编里克·穆迪的小说《冰风暴》。该片的主要演员包括凯文·克莱恩,西戈尼·韦弗,琼·艾伦和克里斯蒂纳·里奇等。李安在这部片中,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七十年代美国家庭关系的微妙的一面,本片的成功使李安在国际影视界声誉大振。这部影片也赢得了许多项国际电影协会的奖项,包括1997年编剧詹姆斯·沙穆斯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最佳编剧奖。凭借此片,李安确立了他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中的地位。

2000年,从小就是个武侠迷的李安接受了台湾前中影公司总经理、目前是纵横国际影视公司的老板徐功立的邀请,推出了演绎太极拳之博大精深的中文武侠片《卧虎藏龙》。该片的编剧是与李安在《饮食男女》和《冰风暴》中合作过的犹太裔编剧詹姆斯·沙穆斯。

《卧虎藏龙》金马奖

2006年凭电影《断臂山》获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在获奖感言中,李安说:

“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首先,我要感谢两个人,这两个人是片中的主角,他们并不真实存在。但是,我应该说通过我们电影人丰富的想像力让他们存在了, 这些电影人包括拉瑞·麦克穆蒂和戴安娜·奥萨纳,而这两个人物就是恩尼斯和杰克。《断背山》不仅仅是同性恋男人或女人们之间的故事,它表达的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爱。谢谢你们。还要感谢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给我这个荣誉,感谢制片方的每个人,尤其是大卫·斯 查姆斯 ,谢谢你的爱和支持。还要感谢比尔·普拉德、托瑞·梅兹吉尔、伊拉·斯奇雷克以及乔·达佩罗,还要感谢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们。我爱你们。在拍《断背山》时,我觉得每天你们都和我在一起。我拍这部片子时我的父亲刚刚过世不久,所以我把这部片子送给他,最后,感谢我的母亲和家人以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所有的影迷。

谢谢大家的关心!(中文)

2007年,李安执导了张爱玲原着《色·戒》的同名电影,但是在大陆也一直被称作禁片,女主角汤唯也因此受到封杀。

2012年,指导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改编自全球畅销同名小说,“我叫派,我正在太平洋里的一艘救生艇上漂流,唯一的伴侣是一只叫做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16岁少年“派”的这段不可思议的奇幻旅程曾被认为是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李安却挑战技术极限将这个故事搬上了大银幕。

2013年2月,在24日晚举行的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片击败同场竞技的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人,夺得最佳导演奖。这是李安继2006年《断背山》后第二次捧得该奖。李安凭借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获奖感言如下:

谢谢大家,谢谢“电影之神”,感谢和我一同工作的3000多名同事,我要和你们分享这个奖项,感谢你们相信这个故事,感谢你们和我一同分享这个旅程。感谢杨-马特尔的无以伦比的小说原著,感谢福克斯电影,感谢制片人david lee,david womark,在电影中扮演少年派的苏拉-沙玛,你的表演让人难以置信,还有所有的演员,只是我无法在有限时间内一一道谢,你们在我心中都拥有一座小金人。感谢印度和加拿大的工作人员,感谢我的妻子,今年夏天是我们结婚三十年纪念,我爱你。感谢我的儿子们,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谢谢我的经纪人和律师,这话我必须要说……感谢你们对这部电影的支持。最后谢谢奥斯卡学院。谢谢(中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