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翎个人资料

2017-01-14

张翎,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女作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余震》《雁过藻溪》《金山》《阵痛》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并六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以下是张翎详细个人资料,欢迎阅读。

简介

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就职于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任英文翻译。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多伦多市,曾为注册听力康复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余震》《雁过藻溪》《金山》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并六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其小说《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1年度中篇小说排行榜首。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执导),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根据其小说《空巢》改编的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获得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表彰奖、英国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中小成本影片奖等奖项。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上出版发行。

《阵痛》,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原作小说《余震》的作者——旅居加拿大的温州女作家张翎的最新长篇力作。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 《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盲约》、《雁过藻溪》、《尘世》等。

近期出版的《张翎小说精选》,共6册,分册为《金山》、《余震》、《邮购新娘》、《雁过藻溪》、《望月》、《交错的彼岸》。

《阵痛》,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原作小说《余震》的作者——旅居加拿大的温州女作家张翎的最新长篇力作。

追索更大的世界

张翎出生在中国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温州,童年生活在一条名叫瓯江的水边。后来上大学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生活,再后来,离开中国漂流到大洋的彼岸,看到更大的世界。

当她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前,曾回故乡扫墓,走过蜿蜒环绕的乡间小溪,忽然领悟到:当年,父辈们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离开了故乡,去到一个繁华的都市开创自己的新生活;现在,轮到了她——上海这个大都市已经不能满足她探索的欲望,而要漂洋过海,去寻找一片神秘而陌生的异国天地。如今,20年过去了,张翎的足迹印在了卡尔加里、辛辛那提、明尼阿波利斯、温哥华、多伦多等许多城市之后,对世界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深刻的感知,也对中西两种文化的异同有了全新的体会。

在对地理意义上的更大世界的追寻过程中,张翎不断往她的精神世界中注入不同的元素:在复旦大学学习外文系学习西方语言文学,她吸纳了西方文学的精华,英国作家哈代“把故事说给你听”的叙事风格成为她日后创作上的一种追求;生活在上海多年,海派文学作品对当地生活的反映,给她宝贵的启示,张爱玲小说的唯美对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听力康复专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让她有机会去接触生活在西方文化背景之下的传统的西方人,去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倾诉……

所有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在张翎的心中酝酿、发酵、成熟,最终喷发出来,让她不由自主地拿起了笔,把这些流动的情感用文字的方式去沉淀、定型。于是,《邮购新娘》、《交错的彼岸》、《望月》、《尘世》、《陪读爹娘》、《花事了》、《江南篇》、《寻》、《丁香街》、《梦里不知身是客》、《玉莲》、《警探理查逊》、《团圆》、《盲约》、《女人四十》、《遭遇撒米娜》等一部又一部作品从她的笔下流出来。这让张翎成为了当今海外最具创作力及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

荣获奖项

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1998-2000)。

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

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

加拿大首届“袁惠松文学奖”(2005)。

中篇小说《羊》 进入中国小说家学会2003年度十佳排行榜。

小说《空巢》获得2006年度人民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奖的海外华人。

《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

“中山杯”华侨文学奖唯一组委会特别奖(2009)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