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个人资料

2017-01-14

叶辛(1949年10月~)原名叶承熹。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青联常委。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叶辛,欢迎阅读。

人物经历

中学毕业时遇上“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于1969年早春去贵州山乡插队,一呆就是十年又七个月。这段丰富而又跌宕的经历使他和文学结了伴,守着茅屋里的煤油灯,他拿起笔来写起了小说。1977年他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问世。1979年调入贵州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历任《山花》杂志主编,贵州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坛》杂志主编。此后笔耕不辍,前后出版了四十几部书籍。其代表作有《蹉跎岁月》、《家教》、《孽债》、《孽债2》等长篇小说。电视剧剧本《家教》、《蹉跎岁月》(均已录制播出)均获1983年全国金像奖。 短篇小说《塌方》获国际青年优秀作品一等奖(1985)长篇小说《华都》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1995)。

主要作品

《缠溪之恋》

《缠溪之恋》讲述的是孤寂强壮的青年安阳,被多情的山寨女子像清澈澄碧的缠溪水那样,牢牢而又温存地缠住了。纯情少女李昌惠悄悄地爱上了他,却遭到母亲任玉巧的百般阻拦。只因守寡十几年的任玉巧迫切需要他,煞费苦心地把他变成男人。婚后多年不孕陷于情困的少妇任红锦也对他觊觎良久,一旦他把她变成真正的女人,他俩就难舍难分。任玉巧妒火中烧,蛮横地阻拦他与任红锦相好。于是安阳和任玉巧野火般燃烧的恋情越烧越旺,不料他们的隐情被李昌惠发现。李昌惠极力反对母亲与自己的心上人苟合,安阳不得不黯然背井离乡。不久,他与美貌的茶叶商聂艳秋结婚,谁知出人意料的事情又接踵而来。

《孽债》

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覆盖了整个中国的城乡。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喧嚣归于沉寂,记忆渐渐变得朦胧与淡忘了。然而对那些家庭与那一部分人的那些记忆永远是说不完也写不尽的故事,永远是与人类命运息息相通的社会热点。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看过电视连续剧《孽债》的读者一定还记得美丽的西双版纳、高楼耸天的上海和那几个跑来上海找父母的娃娃……这些情景也许曾经打动过你,甚至至今还记忆犹新。

《蹉跎岁月》

本书所选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或以厚重见长,或以独特取胜,或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或为读者喜闻乐见。

本书是叶辛的第24部长篇小说,与前一部间隔九年,是继《华都》、《孽债》等有影响的作品后的又一部多层次、多色彩地反映现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厚重的作品。 这是作者全方位描写大都市上海的一部新作。在这本他倾注了多年心血创作的小说中,20世纪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人性的高贵和低下,人品的崇高和卑劣,纯心幅画的心灵带给人们感官,性心理的纯洁、微妙、复杂,全在文明和野蛮的冲撞下,在人言和人权的抗争中,在性欲的诱惑和情爱的困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细腻而有深度地刻画了命运陡变中的女性对爱的企盼、深陷底层的女子对爱的渴望和无奈、杰出的都市女性对爱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历史巨轮推进中各不相同的女性命运。

《圆圆魂》:解密美人归隐之谜

叶辛的第一部原创历史小说《圆圆魂》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叶辛说昨晚9点刚拿到了样书,印的非常漂亮,这本书也是在读书论坛现场被读者争相购买的书籍。叶辛的演讲就从《圆圆魂》说起。

在这本书中,叶辛全新解读“声色甲天下”的陈圆圆和“冲冠一怒”的吴三桂,走进圆圆灵魂深处,解密美人归隐之谜。他说,陈圆圆死后艳骨葬于何处有多个版本。由于史料的缺失和没有陈圆圆墓葬的文字记载,中外文史工作者长期探寻,仍是“茫茫一片都不见”,陈圆圆似流星般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他说:“正是因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形持续了相当久,始终没个定论,所以当80年代初传出陈圆圆的墓址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被发现,马上就引起了关注和轰动。我一直留心争论的来龙去脉。因为曾在贵州插队过,当时听农民说过岑巩县山上有陈圆圆洗澡的地方,乡间农民,话说得直率一些。陈圆圆怎么会到这近乎荒坡野岭的山巅上去沐浴?我上山亲眼见证了顺着山势巧建的各种亭台楼阁,地下一间岩板镶得严丝密缝,棱角分明,恰像一个现代的浴室,修的特别精致,比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讲究多了。2003年9月,《新民晚报》的《十日谈》栏目向我约稿,我就写了《陈圆圆归隐之谜》。当时年过八旬的著名导演谢晋才拍完《鸦片战争》,对陈圆圆的题材特别有兴趣,邀我创作电影剧本。我写了个开头,岂料风云突变,谢晋去世,写剧本的事就此搁下。去年,新华社发文,清史权威肯定了300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陈圆圆墓在贵州省,我再次拿起笔写陈圆圆的故事。《圆圆魂》重点写的是1673年,'冲冠一怒为红颜'29年后发生的故事。陈圆圆已红颜老去,是怎么归隐的,怎么会如烟般消失在岑巩县的山野之间。”

其他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蹉跎岁月》、《家教》、《恐怖的飓风》、《在醒来的土地上》、《三年五载》(三部曲)、《省城里的风流韵事》、《孽债》、《圆圆魂》,中篇小说集《叶辛中篇小说选》、《发生在霍家的事》、《闲青河谷的桃色新闻》,中短篇小说集《带露的玫瑰》,电影文学剧本《火娃》、《收获的季节》等。

人物成就

他曾是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第六、七届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青联常委等职。1990年,在远离故乡二十一年之后,他又回到了上海。现担任上海作家协会领导职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新作品创作出来,近有《茅台酒秘史》。

作品特点

叶辛是我国新涌现的青年作家之一,他擅长用中、长篇小说反映当代的现实生活,仅在不长的三四年时间里,就发表了约二百余万字的作品,是少有的高产作家。他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解放以后获得新生的苗族少年儿童的生活;如《高高的苗领》、《峡谷烽烟》;另一类反映十年浩劫期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生活与遭遇,如《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贯穿在叶辛作品中的思想是反对虚夸作伪、瞒上欺下,是反对不正常的徒走形式的社会政治生活,是反对不顾现状、光唱颂歌的反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